很多妈妈都这样解释自己逼着孩子多上几门兴趣课、多考几张证书的原因:我这都是为了孩子好,他长大后会感激我的。这种在子女教育中多采取推压方式的妈妈被称为P派(Push)或推手派,另一种主要采取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妈妈,则被称为O派(Open)或开放派。
对“中国式妈妈”来说,Push是一个极其费力而且可能不讨好的事情,但在高考制度的压力之下,要做一个纯粹的O派,也并不现实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,女性周刊请几位资优妈妈和教育专家共同探讨,如何做一个聪明的、不动声色的推手。
尝试用“不管”来“管好”孩子
尹建莉
某畅销书作者
我女儿圆圆上高一时,我们送了她一个便携式CD机,本意是让她学习得累了听听音乐。但她经常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,还隔三差五地去买光盘,对当时的流行歌手、歌曲了如指掌。我和她爸爸有些着急,就提醒她学习时最好不要听音乐。第一次说时,她只说她知道了。几天后,我们看她还是天天戴着耳机写作业,就又说她。这次她有些不耐烦了,说她自己知道怎样才好。
接下来好长时间,我们嘴上虽然不说,但心里总是很着急的。我们也很多次产生去“管”的冲动,但最终还是忍住了。我们这样考虑:也许她只是新鲜,且现在学习还不够紧张。也许是她心理上有压力,用这种方式释放。也许她只是迷恋音乐,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会在某一阶段对某个事情产生深刻的迷恋,生硬打断了并不好——在这一切“也许”之上,我们有一份明智:人的学习行为是由两套系统合成的,一套是躯体的,一套是心理的。用强迫的方法可以让一个孩子坐到书桌前,眼睛放到书本上,手里拿上笔——即使他的躯体都到位了,但没有人能让他的心思也到位。如果不是出于自觉自愿,纵然我们让圆圆收起CD机,她也不会因此更专心学习。
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,“不说”是件比“说”更难做到的事。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,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。当然,时间长了,我们就真正地不在意,真的忘记去管她了。没注意圆圆从什么时间开始,学习时不再听音乐了,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书架上的CD机落了很多灰尘。
她考上大学后我问起过这件事。圆圆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确实是会分心,这一点实际上她心里一直知道,但开始时就是想听,约束不住自己。到高三时那么紧张,自己从内心就不愿有什么事情打扰学习,写作业时当然就不会再听了。看来孩子心里对什么事情都是有数的,她只要有一颗上进心,有对自己负责的态度,一定会进行自我调整。
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
全惠星
“韩国首席妈妈”、六个子女皆为博士
很多父母爱孩子至深,可能认为要一切为了孩子,无条件为孩子牺牲,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。
但是我不这么认为。我认为,作为父母,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,帮助他们看到未来、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要想成为最好的引导者,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。为了目标,计划好自己的人生,日积月累,始终进步,并有能力去帮助和影响他人,方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。如果父母没有这样的能力,不能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,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感到敬佩,那么,孩子们自然不会向他们学习,即使他们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不尽。
仅仅有能力养育孩子,却没有能力引导孩子的父母,并不是合格和优秀的父母。父母自己一定要有目标意识,即使为人父母了,也要继续努力。父母的人生应该是完整的,不能被孩子所隔断。
做到这点,反而会比无条件牺牲更难。但是,这才是真正爱孩子,也爱自己的父母要选择的路。
在这一点上,我们要想想,现在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出于真正的爱?我是否被一定要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这种价值观所包围,执着于孩子,而忽视了让自己成为被孩子所尊敬和爱戴的父母?我是否将孩子看作是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代理人?父母生育了孩子,但并不能拥有孩子。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各自独立的,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,如果爱孩子,就要从“好母亲情结”中摆脱出来,努力做自己。
最好的家长都是孩子的引导者,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。